MargaRita

《捉妖记》几乎以难以理解的原因成为了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。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它具备一切高票房的特点,但谁也不会想到是这样一部并不值得成为丰碑的电影成为2015年截止目前为止最高票房(仅限华语影片)。

冷静下来,也可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是《捉妖记》而不是其他电影。首先,《捉妖记》是2015开年以来比较正式的电影,为什么要用正式这个词,从2011年左右开始越来越多的非导演出身的人开始涉足电影领域,成为电影导演。电影,在中国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。而捉妖记可以算得上今年比较正规正式的导演作品电影。无论转行的导演多么牛,但是经验和经历都与专业导演差距很大,所以观众对于这样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早就有期待,也想通过这样的片子洗一洗这半年来被腐蚀的大脑。

其次,《捉妖记》虽然不是一部儿童题材,但因为胡巴的存在,也吸引了大量的儿童观影。其实,从侧面也反应出来《捉妖记》的覆盖面很广。古装神话题材,一众大牌演员,卡通人物形象,虚拟技术应用……《捉妖记》像什么食材都加一点的一道菜,俘获了七月中旬观影的绝大部分观众。

另外,暑期档的到来让电影院人头涌动,学生党的观影热潮让这部电影极速升温。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低龄阶段,大量的年轻人通过微博、空间等社交网络软件席卷着电影行业。仿佛谁能在上映前掌控先机吵爆朋友圈谁就可以开门红,谁在上映后好评如潮谁就可以一路高歌猛进。

槽点也并不少,这部影片因为是人与技术的共同电影,在许多画面中明显可以看出穿帮。另外,许是更换柯震东为井柏然的时间紧凑原因,许多真人部分很粗糙。比如,怀孕的那个肚子,你确定不是塞了个被子进去?太明显了,觉得有些骂观众白痴的意思。

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关注。中国的电影荧幕迅速增长,以往我们对亿元电影如数家珍,现在但凡有点名气的电影都可以好几亿好几亿的赚票房。电影屏幕数增加是一个好事情也是一个坏事情,为了让电影源源不断的挣钱,投资方只要有热门就投,造成了电影行业影片质量鱼龙混杂。而增加的荧幕大多来源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城市,观影人群的品味明显较之以往下降。有人说,我以为中国电影的起步是在《霸王别姬》《活着》,但没想到却是终结。何等悲哀。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,说在法国纪录片文艺片影院的数量甚至高于商业影院,这不禁让人感慨文化产业国间差距。我想,等到有一天中国观众也开始热衷于文艺片时,中国也可以有与戛纳电影节媲美的颁奖盛宴。经济的提升也许几十年可以超越,但文化的超越却需要百年甚至千年的积淀。

《捉妖记》2、3已经在日程上了,但考虑到技术原因,很有可能要两三年才能问世,这中间观众口味变化也是很难说的,只希望不要辜负大家,像很多电视剧续集一样烂尾了。难道中国系列电影只能靠《小时代》撑起来?但愿不是。


评论(4)

热度(15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